Company dynamics

中国买了90%伊朗石油出口创7年新高对冲西方制裁俄罗斯

  这并非孤例,过去几个月,每天有超过220万桶伊朗原油以类似的方式穿越海洋,最终填满中国炼油厂的储油罐。

  2025年10月,伊朗石油出口创下自2018年美国制裁以来的最高纪录:日均出口量突破220万桶,全月总量达68.6亿桶,价值约44亿美元。

  这场看似不可能的大规模贸易,背后是一张精心编织的全球规避网络、深度折扣的定价策略,以及美伊俄中四方博弈的复杂棋局。

  2018年特朗普政府重启制裁后,伊朗不再公开石油数据,但通过一系列“灰色操作”维持了贸易生命线。

  在马来西亚巴生港附近的公海上,伊朗油轮会将原油泵入其他船舶,这些船随后将货物申报为“马来西亚原油”,再驶向中国。 阿联酋、阿曼等地的港口也参与其中,形成一条隐秘的运输链。

  2025年,伊朗甚至开始利用贾斯克出口终端,通过戈勒输油管道直接连接内陆油田,降低对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。

  伊朗的“影子舰队”规模在2025年达到253艘,包括数十艘可装载200万桶原油的超级油轮。

  美国曾多次制裁参与运输的船只(如2025年2月针对13艘油轮的制裁),但效果有限。

  一名制裁专家承认:“伊朗人非常善于发现漏洞。他们欺骗船舶跟踪系统,假装在某个位置,实则出现在另一个地方。 ”

  答案隐藏在山东等地的“茶壶炼厂”中,这些小型民营炼油厂对成本极度敏感,而伊朗原油提供的每桶8-10美元折扣(较布伦特原油低约10%)极具吸引力。

  2025年前5个月,中国日均接收约50万桶伊朗原油,其中70%通过马来西亚中转,以“棕榈油”等名义入关。

  2025年,欧美加大对俄罗斯石油的制裁,导致俄罗斯两大石油公司出口受阻,中国、印度等国的国有石油公司暂停采购。

  作为应对,中国迅速增加伊朗石油进口,同时扩大从俄罗斯(2025年一季度进口量增23%)和巴西(增41%)的采购,将中东石油依赖度降至45%。

  此外,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已达5.3亿桶(相当于90天消费量),为市场波动提供缓冲。

  2025年6月,离岸人民币交易量一度激增47%,资金通过香港流入中伊贸易链。

  其原油折扣幅度在2025年扩大至历史高位,导致实际收入未能与出口量同步增长。

  2024年,原油出口为伊朗带来350亿美元收入,油田开发项目(如价值200亿美元的南帕尔斯气田项目)得以持续推进。

  但经济隐患显著:本国货币里亚尔持续贬值,通胀率长期徘徊在30%以上(2023年官方数据为47.5%),远高于政府目标。

  此外,伊朗法律要求将40%的石油收入注入国家发展基金,但该基金在2025年仅有100亿美元余额,远低于预期。

  2025年2月,财长贝森特宣称目标是将伊朗石油出口“削减90%以上”,从日均150万桶压至10万桶。

  但实际操作却显乏力:2025年6月,特朗普突然表示“中国可继续购买伊朗石油”,财政部甚至解除对部分中国炼油厂的限制。

  对内,2025年中期选举前,美国汽油价格同比上涨超50%,允许伊朗原油流入市场可短期压制油价,提升民意支持率。

  对外,美国既想遏制伊朗核计划(2025年伊朗已积累180公斤60%纯度浓缩铀),又担心严厉制裁推高全球油价,反而助长伊朗通过地区代理势力制造麻烦。

  土耳其与伊朗贸易紧密,阿联酋的金融渠道常被伊朗利用,沙特则一面配合美国、一面加大对华出口(2025年5月对华原油出口增38%)。

 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赫尔利曾在2025年赴中东施压,但结果仍是“雷声大雨点小”。

  是凭借“灰色航线”赚取外汇的伊朗,以确保能源安全为目标的中国,还是因内部矛盾而制裁不力的美国?